古镇盐工的爱恨情仇:盐骚(43)

冬天到了。这年冬天降大雪,宁河镇从来没有下过如此大的雪,那雪已经不是一片片的,而是一块块的,也不是鹅毛般飘飘扬扬地从天上落下来,而是垮岩似的往下砸。往往傍晚时分,雪就这样毫无预兆地下了起来,下得整个世界都白茫茫的,下得眼前熟悉的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。不仅是黄狗身上白,白狗身上肿,连人们在外面多走一会儿,也会变成一个移动的雪堆。草垛子上积了雪,成为一个个胖胖的雪包站在那里,

一片昏天黑地中,人们惊叫着:不得了了,天要塌下来了!在外面玩的小孩子们,用双手抱着头飞快地跑回家去,仿佛那落下的不是雪,而是石块,真能把他们砸伤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盐工(10)

然而天并没有塌,倒是垮了不少房屋,被雪压垮的。沿河那一溜吊脚楼,有幸在洪水中保存下来的,也被洪水泡得软了,又经历了一场大风,都只能是凑合着立在那里,这时再被雪一压,撑不住的就倒了下来,砸死砸伤了不少人。人们说,狗日的老天爷真是不放过宁河镇呀,先是洪水,再是大风,好不容易喘口气吧,又来了大雪!

树枝上都挂上了晶莹的冰凌,那些没掉的树叶被冻住了,绿得非常的鲜艳,给人很不真实的感觉。那些草叶上冻了冰,一脚踩上去刷刷响,那些细小的冰在脚下四分五裂。屋檐下也冻了一溜冰凌,远远看去,好像长了一串胡子似的。它们由粗及细,顶端尖锐。孩子们把它们取下来当做长剑,互相打打杀杀。有谁的冰凌最后都没有断,就站在那里得意洋洋挥舞着冰凌炫耀着。那些打断了冰凌的孩子,就一边骂骂咧咧地说:你小子等着!一边跑回屋檐下重新去摘取更大更长更锐利更结实的冰凌。

人们被寒冷弄成了这样一副形象:手深深地笼在袖子里,脚不停地使劲跺着地,仿佛跟那地有仇似的。脖子缩进衣领里,相应地背也驼了起来,好像巴不得把自己蜷成一个球,以减少热量的散发。有帽子的戴上帽子,没帽子的头上会冒出一阵阵的白气,好像他很热似的。一张嘴说话,先呼出一团白气,那白气也像冻住了似的,有时候竟悬在面前半天不散去。

在盐灶干活成了一种享受,永远燃烧着的炉灶带来感人肺腑的温暖,蒸汽腾腾的热盐井,炕热的盐粒,都带来感人肺腑的热量。干完活还可以洗上一个热水澡,冰天雪地中真是莫大的安慰。

可怕的是,在这样的严寒中,食物更加短缺,一些穷苦人家实在没吃的,把山上的草根树皮都掘食殆尽。连山上的小动物都饿得受不了,跑下山来觅食,结果反而成了饥饿的人们的盘中餐。寒冷使人们需要更多的食物,空的肚子让寒冷的感觉更加刻骨铭心。

但是对于富有人家来说,雪并没有带来什么不便,他们的房屋是用上好的木料和结实的砖瓦修成的,再大的雪也压不垮。有仆人天天清扫院子和道路,寒冷正好使他们围炉吃着炖肉喝着陈年佳酿。而且对于大多数盐老板来说,盐灶的生意更好了,许多人冲着那炉火的温暖都愿意来干活。

对于沈玉林这样的人来说,雪更是增加了平时不曾有的情趣。赵云珠怀着孩子,身子不方便,他借机出去和银红混在一起。两人旧情复燃后,仿佛更要好了,主要是银红再也不提什么嫁他之类的让他心烦的事了,变得更加乖巧柔顺,让他十分享受。

他借口贩货,带着银红去了附近的山上,在雪地里生起小火炉,煮着羊肉,一边喝着酒,一边让银红抱着琵琶坐在雪地里弹奏。银红穿着大红的紧身小袄,披着大红的镶着雪白毛皮的披风,在雪地里一团火似的炫目。她的十个纤纤玉指拨着弦,闪烁着带着寒意的白光,仿佛也被这雪冻得晶莹剔透了似的。她坐在那里,衬着结着冰凌的黑色枯枝,苍茫的天空下真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。

远处,是当地有名的剪刀峰。关于它的来历有个传说,说是王莽追杀刘秀,追至宁河边上,刘秀无处可逃,王莽拉弓一箭射去。眼见刘秀就要毙命箭下,突然轰隆一声巨响,一座尖尖的山峰从天而降,替刘秀挡住了王莽射出的箭。仰头一看,只见一个仙女站在云端,原来是织女把手中的剪刀抛下来化作山峰救了刘秀。刘秀成为汉帝后,下令把宁河边上这座山峰起名为剪刀峰。

剪刀峰平日看着尖尖的就如一把剪子,此时覆盖了雪,就更像一把闪着寒光的剪子了。沈玉林躺在铺了厚厚毯子的雪地里,一边喝着酒,一边听着银红弹着《寒鸦戏水》,一边不知不觉走了神,心想如果从更高处跳下去,会不会落到剪刀峰那个山尖上去而挂在上面……

他打个激灵,回过神来,心里自嘲道:活得好好的,干吗想这些死啊活的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盐工(11)

为了消除这种情绪,他倒了杯酒走到银红身边,喂到她唇边。银红并未停下弹奏,就着他的手把酒喝了。他把酒杯一扔,将琵琶从她怀里拿开,一把把她推倒在雪地上,解开她的披风,再解开她的红袄,让她的肌肤暴露在清冷的空气中。她想要反抗,他粗暴地捉着她的手不让她动。

他抓起一把雪,放到她的胸口上。她被这突如其来的寒冷激得尖叫了一声,感到一阵灼热的刺痛。他看着雪随着她的呼吸起伏着,看它在她的温暖中一点点融化……在他的注视中,她感到自己也如一团雪一样一点点融化开来……

雪每天傍晚下,连着下了好多天,使到处都积满了雪,好像要把这个世界都塞满似的。然后终于有一天雪停了,第二天也没有再下,午后还出了点薄薄的阳光,带来淡淡的暖意。

这冬日的阳光使蒲青莲走出了阴冷的小屋,来到被仆人们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庭院里。她看着光秃秃的树枝以优雅的姿态伸向天空,构成一树树网状的画面,有点诧异掉光叶子的树也这么好看。空气中残留着雪的气息,一切东西都有点湿漉漉的感觉,院子里的石雕,摸上去冰凉濡湿,树干被雪冻成黑色,也盈满水分。

蒲青莲把手伸到阳光里,看见自己的手苍白干涩,失去了生机。她蓬头垢面,枯瘦如柴,如同在坟墓里呆久了的女鬼,暴露在明亮的光线下只觉眼前一片刺痛,空旷的院子使她有些惶惶然,不自觉地紧缩起身子。

几只麻雀也趁着这好天气飞到院子里来觅食,它们抖动着羽毛,叽叽喳喳地吵闹着,用细小的脚跳着走动,偏着脑袋用漆黑的小豆眼瞪着人。

这些麻雀的后面,蹑手蹑脚地走着一个小男孩,他穿着蓝色的锦缎袍子,戴着一顶黑色的瓜皮帽,帽子上镶着一块绿玉,胸前挂着长命百岁的银锁,浑身透着富贵气,闪烁着华丽的光芒,显示出被家人宝贝和宠爱着。他猫着腰,专注地盯着那些麻雀,企图捉住一只来玩。

蒲青莲神情恍惚地看了半天,才反应过来这是自己的儿子杨元锦。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被婆婆抱走了,另请了奶娘喂养,根本不让她接近,所以长这么大了一直跟她如同陌生人。很多时候蒲青莲都会忘掉自己有这么一个孩子。此时她望着他,就像望着一个别人家孩子似的。

杨元锦看到这个疯婆子似的女人也愣了一下,半天才认出她是自己的母亲,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到过她了。平时,每年除夕家祭日,他才会被带着见见这个女人,磕个头叫她一声娘。所以他虽然知道这个女人是娘,但娘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是每年某个时刻叫上一声的称谓而已。何况,此时这个女人和除夕夜穿戴整齐、正襟危坐的形象又大不相同,更让他害怕。

他转身就想跑,却听身后女人叫道:“孩子,别走!”他不知道,在自己惊恐戒备的神情中,这个女人已经起了杀心。

蒲青莲望着他,一点不觉得这个小人跟自己有什么关系,她看到的只是一张酷似杨延光的脸,这张脸上充满对自己恐惧和厌恶的表情,这表情深深地刺痛了她。她心想你们杨家谁把我当这孩子的娘了,这孩子原本是属于我的,是你们生生夺了去,教得跟我仇人似的。你们宝贝着他,把他当掌上明珠,因为他是你们杨家的根,是你们杨家的盼头。可是你们忘了,是我生的他,你们把我像使用完的一件工具一样扔开了,只拿了他去,但是,我能生他,就能毁他!

她为自己这个念头激动不已。长久以来她一直苦苦思索怎样才能报复杨延光,报复杨家,这孩子的出现让她突然意识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掉他,这对杨家将是最致命的打击!她仿佛看见了杨延光的暴跳如雷,婆婆的号啕大哭,呼天抢地,宁河镇上人们的惊诧,议论纷纷……这让她感到异常痛快,刹那间下了决心。

杨元锦迟疑着又想走,却听女人又说道:“来呀,孩子别怕,我是你娘呀!来,我帮你捉麻雀好不好?”女人一边说,一边小心翼翼地向他靠近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盐工(12)

他犹犹豫豫地往前迈了一步,很快又退缩了,这个女人眼中的狂热让他本能地感到恐惧。他转身就想逃,但是晚了,女人一把抓住了他,他想叫但嘴被捂上了,他只能蹬着腿乱踢,把鞋踢掉了,帽子也掉落在地上。

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一处院子角,角落里有着半人高的清扫后堆在一起的雪,那雪被拍得很紧,结结实实地堆在那里。蒲青莲抓住杨元锦后本想掐死他,却发现自己大病初愈,手上力气不够,竟然差点被他挣脱掉,情急之下,见身边有个雪堆,就捉着他把他的头往雪堆里摁,怕摁不住他,她把整个身子都扑上去压着他。

那雪本就拍得很紧,被她这样使劲挤压,更是凝结成一块,严严实实地封住了杨元锦的口鼻。他觉得脸被一堆冰冷的雪堵住了,无法呼吸,胸口憋闷得像要炸开,他想要挣扎着摆脱身上的重压,却越来越使不上劲……

感受着身下的挣扎,蒲青莲突然感到一阵恐慌,平时她连杀个鸡都下不了手,此时怎会起这样可怖的念头?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,一个自己十月怀胎辛苦生下的孩子,虽然与自己形同陌路,但也只是因为杨家的调唆,这个小生命本身又有什么过错呢?

一迟疑间,蒲青莲放开手,跌坐在地上,浑身直冒虚汗,累得大口大口地喘气。杨元锦缓过劲来,咳出嘴里的积雪,爬起来跑掉了。

这是一个静谧的午后,婆婆在午睡,用人们也趁机歇息,连守院门的家丁也抱着双臂埋下头打起了瞌睡。没有人注意到这惊险的一幕,世界静悄悄的,若无其事的,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,麻雀们依然蹦蹦跳跳地觅着食……

蒲青莲在地上坐了一会儿,突然想到,杨元锦跑掉了,一定会去对婆婆说自己想掐死他,自己要是不赶紧逃掉,不知会受到怎样的折磨,但就这样逃掉,心又不甘。

她的目光落到柴房上,一个念头冒了出来……

杨家有一个库房,存放着不少用来点灯的煤油,她偷偷溜进去,拿了不少煤油出来,把它们浇在柴房里的柴堆里,然后点燃了这些柴。当熊熊大火冲上房顶的时候,她也终于释放出心中复仇的火焰!

相关小说